7月29日,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对397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和100个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、80名模范个人进行表彰,甘肃银光徐银光被授予“全国模范退役军人”称号。始于强军报国的初心,成于二十七载的坚守。从部队退伍的徐银光扎根兵工一线,矢志不渝在技能提升和技术创新上奋楫前行,完成100余个改造项目和多条生产线的更新换代,培养出一批高技能人才,将“一日从军、军魂入骨”的军人精神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,用实际行动传承“把一切献给党”的人民兵工精神。
练就本领当“尖兵”
和甘肃银光“同名”的徐银光,是听着兵工厂的故事长大的。1996年,退伍后的他来到甘肃银光当上了一名硝化工。他立志发奋图强,让军人的精神、品格和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,实现强军报国梦想。
初进工厂,面对陌生的机器设备、工作环境,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刻苦学习、夯实基础、磨砺本领,“每天都要有所收获,技能才能有所提高”,一段时间后,他成为解决生产问题最多的优秀青年员工。
为适应新技术发展需求,2005年,甘肃银光对生产线进行安全改造,徐银光得到了派往上海学习DCS集散控制系统技术的机会。教材中充满大量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纵横交错的各类线路图,面对未曾涉足的知识领域,徐银光没有退缩。他买来英文词典,抓紧一切时间弥补知识短板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的英文水平也突飞猛进,业务技能也日益精进,不仅全面掌握了生产工艺流程,而且精通计算机、编程等专业知识,出色完成了生产线改造任务,逐步熟练操作自控设备,并担任了自控组组长。2008年,他参加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化工总控工决赛,获得铜奖,并被授予“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”称号,成长为企业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技术“尖兵”。
敢啃技术创新“硬骨头”
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、推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,徐银光积极投身生产线连续化、自动化、无人化、智能化改造中,力求每一次技改都能增加一分科技含量。面对企业生产线存在工序操作步骤繁多、控制精度不高、员工劳动强度大的状况,2020年,他带领团队分析生产控制过程,突破局限、冲破关卡,研发出一套符合生产线实际需求的数据库和控制方案,在行业首次使用APC控制系统,工序生产全过程达到一键式自动控制,实现了生产线数字化、智能化,生产过程更加平稳,控制更加精确,本质化安全程度更高。
“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是我创新的动力”,徐银光坚定地说:“只要能够安全、稳定、高效保供,技术创新这块‘骨头’再硬也要啃下去。”近两年来,他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生产线扩能改造、提高产品得率、提高成品醋酸质量、废酸处理工艺控制、离心过滤改造、转晶机自动加料、生产线残液处理等一个个创新课题,攻克了技术“堡垒”,有力推动了生产线提质增效。
项目建设“挑大梁”
近年来,甘肃银光以高质量项目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,徐银光义不容辞在项目建设中挑起了重担。军人品质和人民兵工精神滋养着徐银光,也引领他在企业这片沃土上攻坚克难,创造佳绩。
为达到专业、优化、集中管理的目标,2020年,他主动请缨立项攻关,负责某厂集中控制改造项目,提升了自控操作本质化安全度。2021年以来,他参与到各新建生产线项目建设中,对各新建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组态,参与编写工序工艺规程、仪表操作规程及视频监控操作规程,全程参与设备安装调试。
为了掌握新设备的开车工艺条件及最佳控制范围,他加班加点排查摸索,熟悉所有工艺管线,夜以继日奋战在项目试车现场,最终实现了新建生产线一次投产成功。
匠心传承育人才
甘肃省国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、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、中央企业技术能手、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、陇原最美退役军人……从业28年来,徐银光在自控技术领域闯关夺隘、硕果累累。在取得一系列荣誉的同时,他同时挂念着为企业培养青年人才。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,强军梦是所有兵工人的梦,只有让更多员工掌握新技术、解决新问题,才能共同为企业、为国家创造更多的效益,推动实现强军梦、强国梦。”
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青年队伍,徐银光发挥自身技术优势,把多年经验编写成培训课件,向青年员工传授经验技术方法、授业解惑,被青年员工亲切地称为“生产教授”。在培养本单位的年轻人的同时,他还担任集团公司化工自动化生产技术培训教师,多次为化工总控技术高级班授课,编写组态系统基础培训教程,努力为集团公司生产线高技能人才培养做贡献。